把中国大唐打造成为“绿色低碳、多能互补、高效协同、数字智慧”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
企业文化
书香苏电
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 企业文化  > 书香苏电
读《哲学的慰藉》阿兰德波顿
发布时间:2022/10/24 浏览:151次

提起哲学,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?复杂到难以理解的智慧?书本上阅读起来都佶屈聱牙的文字?明明拆开来每一个字都认识,怎么合在一起都不认识了?这是谁写的天书?作者是未来穿越到现代吧,不然怎么会有大智慧。总而言之,是我们普通而平凡的人看不懂的文字,理解不了且高高在上位于智慧巅峰的哲理。

但阿兰·德波顿却告诉我们,哲学,是慰藉。

慰藉就很好解释了吧,是前途迷茫时远方路上的一盏灯火,是路上摔倒时陌生人的搀扶,是工作受挫时看见花草丛中热切绽放的野菊,也是风雨漂泊后,最终回归家乡故土的亲切。

在《哲学的慰藉》本书中,阿兰·德波顿用历史上六位哲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,为什么哲学能带来慰藉。

六位哲学家中,有因为有超出时代智慧而生命终止于鸩酒的苏格拉底;有西方第一位无神论哲学家、摆脱精神苦难而寻求快乐真谛的伊壁鸠鲁;有与病魔抗争又陷入囹圄、挫折一生坎坷一生的塞内加;有摒弃身体和智力缺陷、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而不谈,而闲话家常、抒写情怀的蒙田;有多愁善感的重度社恐患者,在四十多岁一事无成却不愤世嫉俗反而认识自身的叔本华;有悲观主义者却不自叹自艾、疾病缠身却不悲天悯人而创造超人哲学的尼采。

德波顿认为“大多数励志书并没有悲剧的意识,这最让我受不了。他们不知道,生活在本质上是不完美的,总有一种悲观的因素需要我们去慰藉,承认生活有多痛苦才会使其臻于完美。”才有了《哲学的慰藉》。

而我想说的是,连复杂智慧的哲学都能带来慰藉了,那么本质上,于平凡的我们而言,生活中,其实处处是慰藉。

——由此可见,生活也并非全然是压力,别总是只看见压力,换一种视觉,去看生活。

所以才有人言:体验生活。

为什么?生活的本质,就是寻找慰藉。

作者:南京电厂 王雪

大唐江苏微信公众号